三伏酷暑養生粥
|
| ||
難得周末沒睡懶覺,七點多就起床了,拉開窗簾抬頭一看,眼前是地中海式晴朗無雲、明亮湛藍的天空。好天氣給人好心情,丈夫興致勃勃,提議把早飯開在陽台上,更自告奮勇,要去街上買新出爐的可頌麵包。
我說外頭熱呢,別麻煩了,昨天還剩了半根長棍麵包,熱一熱就好。他卻堅持要去,想來是饞癮犯了,擋不住。也罷,就讓他跑腿去。 這位荷蘭老兄動作挺快,咖啡才剛煮好,他就回家了,邊進門邊嚷嚷:「我的天,熱到不行,我一身汗,上衣都濕了,我得先去換件衣服。」 瞧,這就是不聽勸的結果。不過,這也怪不得他,畢竟我們從涼爽的低地國搬來我的家鄉不到一年,丈夫尚未充分領略亞熱帶島嶼炎夏之威。這會兒節氣還沒到小暑,待小暑來臨,三伏日緊跟其後,氣溫只會升不會降,那才真叫做酷暑。到那時,除非必要,否則絕不讓他頂著驕陽出門。 三伏,是熱氣伏藏於地表之日,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。這時人難免胃口不開,食慾不振。中國北方有「頭伏餃子二伏麵,三伏烙餅攤雞蛋」的說法,炎夏苦長,這幾樣麵食不但做起來比四菜一湯省事,而且吃來相對清爽,確能引起食慾。 然而台灣地處亞熱帶,以米為主食,三伏天裡,咱不講究吃麵也不時興吃餃子;天熱吃不下飯,我們以粥養生。最常見的或是綠豆粥,我家都稱之綠豆稀飯;綠豆清熱祛濕,是夏季涼補聖品,熬粥時除了基本的綠豆和白米外,還可添加薏仁,增強消除水腫的療效。放一點南瓜也不錯,一來夏季宜食瓜,二來南瓜味甘,綠豆南瓜粥不必加糖味已甜,放涼了吃,是清爽的早點和下午點心。 記得小時到阿嬤家過暑假,除了綠豆稀飯外,阿嬤還常做筍絲粥蚵仔糜當午飯,這也是我最愛吃的夏季鹹糜。阿嬤平日煮粥,講究一碗粳米對七碗水,從生米開始煮起,這道鹹糜卻是例外,雖曰糜,卻更像米粒軟一點的湯飯,得用熟飯來做。 阿嬤總是先用爆香蔥花,再炒肉絲和筍絲,然後加水和白飯煮開,等個三分鐘便下洗淨的蚵仔,待湯再滾,蚵肉了,加鹽調味,撒下芹菜珠,便連鍋一起端上桌,各人想吃多少就舀多少到自己碗裡。至今都還記得,不論天氣有多麼熱,我再怎麼沒胃口,只要阿嬤一煮筍絲蚵仔糜,我起碼可以吃上兩碗。 說到夏季的粥,也想起我婚前那一年的夏末,有一晚到朋友家作客,這位朋友愛好文藝,寫得一手好書法,也畫花鳥,尤其愛畫荷花,也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,還在自家露台上種了好幾缸。 那時正是蓮花盛開的季節,晚飯也以蓮為主題,準備幾道以蓮子和蓮藕為食材的菜肴,一開始的幾盤小菜中有梅汁拌藕片,酸中帶甜,爽脆可口;中間上了幾道熱菜,當中的香煎藕餅算是貫穿主題的串場菜肴,最後則以蓮子排骨山藥湯為這一席蓮宴收尾。碗筷撤下,男主人說,還有甜品。我心想,不是蓮子湯,就是糯米藕吧。 怎料,端上桌的竟是一盅荷葉,盛在白瓷大湯碗中。女主人將頂上覆蓋的荷葉掀開,帶著些微青草氣息的清香味撲鼻而來,碗裡也鋪著用水汆燙過的翠綠荷葉,葉間是粥,粥色微綠,裡頭有蓮子,頂上飄著紅枸杞,原來是我風聞已久,卻始終無緣一嘗的冰糖蓮子荷葉粥。 喝完荷葉粥後不久,我就移居歐洲,別說荷葉粥了,那裡的洋人根本就不吃稀飯,這會兒我已有十多年沒再看過、嘗過這一味雅致的粥品。 酷暑三伏日,也許我該選個一天試做荷葉粥,一來慶祝夫妻倆自西徂東一周年,二來說不定能讓我那位一大早愛喝黑咖啡、吃奶油可頌的洋夫婿,沾一點東方文化的風雅氣息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